“老师,我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了!”“我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了!”复试刚结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赖永康同学和赖玉萍同学就结伴赶来向老师报喜。赖永康和赖玉萍并非个例,和他们一样考研成功的同学多达 84 位。据统计,学院从2015年至2022年,考研录取人数从15人逐年递增到84人。在考研人数激增及疫情影响下,该学院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领导带班,全方位打造优良学风
开学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新桦担任了19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班和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2班的班主任,学生科长欧阳昆担任了18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班的班主任。领导带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他们秉承着“爱生如子”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党团和班级建设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罗新桦以召开班会、走访宿舍和个别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她的言行影响并感动了学生,同学们为了感谢罗老师,还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欧阳昆则倡导同学们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备赛分享小组”等,相互督促学习,共同进步,打造优良学风和班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优良学风的影响下,19材科2班荣获新余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新余学院样板团支部和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班级成员也荣获多项省部级奖励。18工程2班更是荣获新余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新余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班级成员累计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8项。领导带班带动了辅导员们的积极性,大家从全方位打造优良学风,使班级和学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同学们学有目标、评有标尺、赶有方向。
正向引导,全过程激励学生考研
在新生入校时,该学院便经常组织学风建设座谈会、考研专题分享会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分享会,促进优良学风建设。18级的一位同学,大一时由于课程难度大、未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导致多门课程挂科,面临学业警告甚至留级的风险。在辅导员的引导下,他去聆听了考研专题分享会,在看见学长学姐“闪闪发光”的经历后,他找到了前进的勇气,为自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现在,他已成为了西安理工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
在考研期间,同学们心里存在很多疑问,如“怎样选择考研院校”“专业课高频考点”“初试低分如何逆袭”和“复试怎样展现自身优势”等。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学院教师和学长学姐们纷纷传授经验。
为了给同学们答疑解惑,该学院持续在“能源新视界”微信公众号推出考研经验分享。从2020年开始,该学院已持续推出5期“考研经验分享活动”系列推文,组织多场线下考研讲座。
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正向激励下,同学们全力备战考研。暑假期间,学校图书馆自习室里每天都能看见该学院的同学们。每天早上6:30,就有同学陆续进入自习室学习。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选择在离图书馆最近的第二食堂吃饭。饭后,趴在桌上休息片刻,便又投入到学习中。图书馆的走廊里,总有他们挑灯夜战的身影。22:00过后,同学们才相继离开。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才换来了连续三年考研结果的捷报频传。“学霸寝室”也不断涌现,12栋211和11栋301寝室各有5人报名考研,全部被华南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高校录取。
多措并举,全环节护航考研学子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考研复试普遍改为线上开展。考虑到学生寝室空间局促、光线较弱、声音嘈杂等因素,该学院为考研复试的同学们专门开设了“考研复试间”。学院一共准备了10多间复习室,每间每次供1名考研复试的学生单独使用,并且安排老师或者志愿者为学生值守以免被打扰。
复试前,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们都纷纷牺牲休息时间给同学们加油鼓劲,以聊天等方式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为一切准备就绪后,老师们又来到门外守候,避免在学生们在复试时被打扰。“复试完感觉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之前因为找不到复试场地有些心急,于是我联系了辅导员,学院老师把办公室和会议室腾出来给我们,真的很暖心。”复试完的学生们笑着说。
除了“考研复试间”的暖心帮扶,“关爱每一位同学、关注每一个细节、关心每一份感受”是该学院历来的传统。据悉,为了给考研学子加油打气,在初试当天,该学院准备了145份充满寓意的福袋,组织班主任亲自将祝福送至考研学子手中。福袋中有牛奶、面包、橙子和苹果,将心想事“橙”和“苹”安顺利等祝福送进了学生们的心坎里。
该学院一直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正向引导为依托、细心服务为举措,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推动学生考研取得扎实成效。他们用喜人的考研成绩将学院打造成为一个“学霸聚集地”,用实际行动献礼建团百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一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举措、精准发力、提升质效、下足功夫、铆足干劲,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贡献力量。